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同治年间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事起教争。从咸丰八年(1858年)冬到同治四年(1865年),丹噶尔、南川、西宁、大通、威远、贵德等地教争叠起,两教回民互相仇杀,最后导致长达十几年的起义。教争的两派,一曰花寺,二曰大会(《丹噶尔厅志》卷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记载,武都紫泥是专供皇帝使用的特殊贡品,古代以紫色为贵,紫泥成为皇帝玺书简策的专用封泥,故皇帝诏书又有紫泥、紫诏、紫书等别名.除紫泥外,历代陇南贡品很多,大体为自然资源和手工业产品两大类.考察历史上陇南贡品的演变,有助于目前对当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是以伏羲、女娲、黄帝为代表的先民长期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羲黄文化在这里有着厚重的积淀,留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这充分说明以天水为中心的甘肃东部,作为伏羲、黄帝故里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国务院批准在甘肃省建立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推动了羲黄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2013年是全面启动华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的阶段,为此,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汪受宽顾颉刚(1893-198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却毅然走出书斋,到僻处西北的甘肃省,以一年时jiiJ,遍历甘肃中南部各县,奔走呼号,进...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四库全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所发论文质量还不是很高,低.文章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原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青史>是藏族史学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作者廓诺*迅鲁伯穷尽毕生心血的结晶之作.作者立足于前人,并超越前人和时人,以高度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史家笔力,博采众长,融多种史著体例于一炉,创造了在藏族史学中前所未有的综合体史书体例,无论在体例运用、内容编排,还是在资料选取、结构安排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对后世藏族史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考古发掘,在甘肃省礼县鸾亭山发现西汉畤祭遗址。畤祭是秦人独创的祭祀天地祖宗和农神的仪典,并为汉朝所继承,还开创了后代封禅和郊祀天地的祀典。通过古代文献的钩稽和出土遗址及遗物的比对,肯定鸾亭山遗址,就是秦襄公于公元前770年所立的西畤。考证了西畤的祭祀对象、建筑特点及祭祀仪典,并与考古材料相对照,证实了秦人畤祭的真实存在,肯定了西垂及秦汉的西县,就是今甘肃礼县,这在中国早期礼仪文化史及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中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冯其庸先生<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发表后,引起学界的热烈争论.本文将<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籍传>的有关文字对读,指出后者与前者的基本内容相同,证明班氏认为司马迁的论说文字没有矛盾,而后者对前者的两处文字改动,更证明项羽确实死于乌江,而非东城.  相似文献   
9.
甘肃清水县藏有<李虎墓志>一通,有学者认为其即李渊祖父李虎.从得姓由来说法、本人字号及父祖姓名、历官封爵、逝年与葬地等四方面进行考察,证明清水李虎与唐祖李虎绝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0.
关乎天下治乱的古代甘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甘肃的疆域是周秦汉王朝为了自身安全而逐渐奠定的 ,此后甘肃就成为中央王朝确定和巩固其西部版图以及与西部各族和外国友好来往的桥梁和基地 ,还是汉唐都畿和国家安全的屏障 ,关乎着天下的治乱。而甘肃经济的繁荣发展 ,是其发挥作用的保证。本文可为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的自我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