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然而对于数学课堂中的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仅有一问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二度或深度的追问,直到学生能领会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思维品质.一、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意义"有效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授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是建立在教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在数学著作中看到“一般地”这三个字,浙教版《数学》初中阶段用的教科书“一般地”三个字就出现过111次之多.如《数学》七年级(上)出现的欧几里得几何的第五平行公设是这样的:“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正因为有了“一般地”三个字,才体现出教科书的严谨性,并且给后人留下了更多不一般的思考和研究空间.在这点上,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和德国数学家黎曼为我们作出了非常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