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末公费留学经费情况考察(1895-19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后,为了有效地学习"西方"文明,探求其富强原因,清朝留学教育再度兴起.但清政府财政拮据,各项事业经费开支困难.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多方罗掘以保证留学经费,特别就"特约"五校留学经费作了详细规划,同时采用严格措施以保证其贯彻施行,并接受美国的"庚子"赔款作为留学经费来源之一.随着留学热的到来,公费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且经费开支涉及学费、补助等方面,加上经费供给渠道不一,结果晚清留学经费除留美学生外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为此,清政府加强了留学生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费配置不当等原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视导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视导人员的种类和资格、任用和待遇、职务和权限都有详细的规定。对视导人员的管理,就成功方面而言,提高了视导的专业性与工作效率,规范了视导行为,确保了视导的真实、公正;就其失误而言,视导人员良莠不齐,重视察轻指导,权责混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视导制度之得失,可供今日之借鉴。  相似文献   
3.
汪明舟  盛海生 《文教资料》2007,10(16):124-126
现代教育视导制度是伴随着现代教育制度而产生的。现代教育视导作为现代教育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一些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先行者所重视,并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但对视导员是怎样进行管理的涉及得非常少。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在视导员管理上的措施作一些具体的研究,一方面展示民国时期对视导员管理的具体情形;一方面探讨其得失,以便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