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绘本《永远的琴声》用优美的文字、精致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与音乐的传奇。音乐贯穿绘本的始终,音乐与主人公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样的绘本非常适合与音乐课进行跨学科教学。如何基于绘本的特点,发挥跨学科教学的优势,让音乐和语文有效融通,共同为学生奏响一曲“永远的琴声”呢?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老师们一致的追求。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总呈现出节奏快、容量大的特点。但是这样节奏快、容量大的课堂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吗?有人说,教育是农业,是慢的艺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课堂还得适当放慢脚步,让学生有时间细嚼慢咽,慢慢成长。  相似文献   
3.
汪洁琴 《教育文汇》2013,(19):45-45
有一则寓言故事:小虾和螃蟹举行比赛,章鱼担任裁判。比赛开始,小虾拼命地倒退,螃蟹则极力地横行。比赛结束后,章鱼裁判宣布:“小虾倒退第一名,螃蟹横行第一名,小虾和螃蟹并列冠军。”章鱼裁判太有智慧了。小虾和螃蟹原本有两种不同特点的行走方式,章鱼裁判正是看到了二者的差异,才别出心裁颁发了两种不一样的冠军奖。  相似文献   
4.
基于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在多学科跨界合作的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整合教学要素资源,树立主概念,解决主问题,情境聚焦生命而产生场域共鸣,催化价值观升华,以达成生命在场的教学追求。对此,教师要处理好自由心智的转换、驱动情境的催化、人文素养的烘焙、学科隔界的融通,从而让教学直面大概念、大问题,培养高阶思维,有声有色、立体饱满地呈现生命化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5.
书签的故事     
一枚小小的书签,传递着一份暖暖的情意,一份无言的关爱,一种默默的理解。 那次市级课堂教学评比,我顺利通过初赛,准备参加复赛。高兴之余,又多了一分担忧。算一算时间,得有两个星期不能在校上课。这个学期才接手这个班,跟学生还没完全磨合好呢,一个新班级,耽误这么长的时间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观摩一位老师执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让学生仿写这首诗,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教学陷入僵局。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在车站送别好朋友时,你可以怎样说?于是有一个学生仿写诗的后两句:"孤车远影碧空尽,唯见铁轨天际流。"老师听后大加赞赏,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听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观课的老师也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显然大家都在质疑这个  相似文献   
7.
<正>《丁香结》一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描写了纯洁无瑕、芬芳美丽的丁香花,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引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全文在叙述中展开了层层深入的联想。教学时宜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获得审美体验,感受作者寄托于丁香花的高尚志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笔者聆听一节公开课《秋天的雨》.课堂上老师两次范读整篇课文,虽用时不少却因范读内容过多、时机选择随意、朗读功力不足让人感觉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听完该课,我在思考,范读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但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范读呢?笔者认为,范读内容、范读时机都应视学生实际需要而定,切不可随意为之,为读而读.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聚焦人物言行,探究黄继光从“普通一兵”到“特级英雄”的成长历程。2.体会黄继光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激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教学流程】一、出示任务,引领探究1.资料阅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