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汪秀碧 《考试周刊》2012,(94):180-18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人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世界中来。那么,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如何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捕捉教学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年龄小,阅读和作文时常常从兴趣出发,而这正是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可见,习作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把习作视为"乐事"而非"苦差",养成动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