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朗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3.
法国诗人缪赛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篇,有许多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回顾诗人元好问的悲惨经历,也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柳宗元与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都是长期被贬的朝廷官员、失意文人,这种现实生活的阅历在他们的作品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也对他们能够攀登上文学的高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永年 《语文天地》2012,(18):29-30
司马光认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诗歌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含蓄而意在言外。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含蓄者,意不泄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学会剥茧抽丝,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一、拨开云雾见青天——含蓄艺术的具体表现别林斯基曾说:"诗人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要想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诗歌宜用多样意象,运用多种手法。哪些手法可以表现意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