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文化知识。而且还应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并具有较强的身心承受能力。然而,多种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不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较多:一些人心胸狭窄、抑郁寡欢、自卑怯弱、退避畏缩、精神萎靡、自暴自弃、有心理承受障碍等等。所谓健康,应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慧能力正常、自我评价适当、情绪愉快稳定、意志品质坚强、人际关系融洽、环境适应力强。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既能改善情绪、培养人的意志、使人际关系和谐、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行为协调。又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呢?我总结几年来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