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看完新编的《做革命的接班人》,心里不禁十分高兴,我们的初中学生毕竟有一本比较好的政治课本了。这本课本向它的读者,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果实是怎样得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不要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要不要同自然作斗争,要不要作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史達林同志指出:「基礎是社會發展在每一階段上的社會經濟制度。上層建築是社會對於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的觀點,以及適合於這些觀點的政治法律等制度。」「每一個基礎都有適合於它的上層建築。」(「馬克思主義輿語言學問題」)而一定的文化則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因之,當前我們生活於其中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屬於社會主義體系,社會主義因素占主導地位,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而並非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性質,當然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新民主主義教育是屬於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社會主義教育因素占主導地位,向前看是社會主義,一步步地接近社會主義,但本身尚非社會主義性質。這樣認識,既切合當前實際,又指出發展前途,這就有利於我們注意日常生活中所産生的新事物,而加以培育、扶助和發展。有人認爲,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勝利了,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改造,即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期了,因之當前教育就不能說是新民主主義的。這種認識是不對的。恰恰相反,正因爲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建成了,才結束了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經濟基礎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藝術等上層建築,才産生了新民主主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