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间接语言以礼貌、婉转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交际意图,常易于被接受,因而被认为最具恰当性。文章指出,语言的间接度制约着交际目的的实现,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语言间接度对交际的制约。分析表明,说话人在交际中应把握语言的间接度,只有语言的间接度适度,才有助于交际成功。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要求文学翻译的语言应具有时代性,语言的演变必然推动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汉构句差异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长句的翻译一直是个难题。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构句特点的对比,提出了翻译英语长句时应以汉语构句所遵循的时间和逻辑顺序为依据,调整译文句序,以汉语的重“意”之长译英语的重“形”之长。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对合作原则的违背,言语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歧义。文章指出,应避免的词汇歧义是指因语言的使用者无意识地使用了歧义词汇而导致的歧义。然而,当言语者和受语者有意识地运用词汇手段违背“合作原则”中的“避免歧义”准则以达到某种交际意图或语用目的时,词汇歧义的积极效应就得以发挥。因此,言语者和受语者是词汇歧义生成的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巧用词汇歧义的积极作用,以获取讽刺、幽默等修辞效果或使语言更具趣味性而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牛小艾 《文教资料》2008,(27):30-31
艾米丽·格里尔生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主人公,她将自己和镇里的人们隔离,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本文指出家庭的制约、美国旧南方杰弗逊镇老一辈的庇护、新一代的妥协以及新旧文化的冲突是艾米丽扭曲性格产生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