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扇>结尾写侯李二人双双入道,很多人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合理性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实,"入道"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真解脱",而是一种抗争.从全剧的主题、人物性格、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这种安排都具有合理性, 另外,它还具有极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口头传播是唐诗经典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在民间普通读者中展开,具有通俗化特点。民间读者的口头传播可细分为歌唱与口头传诵,往往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语言通俗,风格贴近大众的作品,更能得到很好的流传,甚至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形成一种"传唱效应",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口头传播是唐诗经典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在民间普通读者中展开,具有通俗化特点.民间读者的口头传播可细分为歌唱与口头传诵,往往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语言通俗,风格贴近大众 的作品,更能得到很好的流传,甚至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形成一种“传喝效应”,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结尾写侯李二人双双入道,很多人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合理性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一悲剧结局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其实,“入道”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真解脱”,而是一种抗争。从全剧的主题、人物性格、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这种安排都具有合理性,另外,它还具有极大的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是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文学经典进入读者接受视线的纽带。唐诗的经典化与唐人文学传播活动密切相关,饮宴酬唱、相互寄赠、推赞等人际传播活动是唐代诗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学传播活动不仅在地域上扩大了唐诗经典的传播面,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声名远播,从而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王世立 《华章》2007,6(9):184-184
作为明清小说名作的代表,《镜花缘》除了具有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之外,其艺术价值还表现在小说的讽刺艺术上.和古典讽刺小说巨著《儒林外史》相比,《镜花缘》的讽刺技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戚而多谐;婉而多讽;寄寓讽刺和现实性讽刺相结合.其中,寄寓性讽刺和现实性讽刺相结合是《镜花缘》的独创.  相似文献   
7.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将唐诗经典与后世与它产生联系的文学经典看成是一种互为经典的关系.唐诗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后世各种文学样式的创作或直接或间接都受其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等多个方面.后世这些文学作品与唐诗经典一起形成一种“共生效应”,在实现自我经典化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唐诗经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的《菩萨蛮》历来有不同的解法。词中的"小山"除了可以理解为前人指出的屏山、枕山、小山眉等物象之外,还可以理解为对女子发髻形状的比喻。另外,通过细读文本可以感觉到,词中的情感基调并非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闺怨,相反很可能传达的是女子一种喜悦和欢乐的心情。  相似文献   
10.
王世立 《华章》2007,(8):87
<老残游记>独特的叙述视角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限知视角的运用;第二、传统小说.全知式'叙述视角的因袭.这种特殊的叙述视角的形成和晚清小说家的创新精神和传统叙事模式的影响等因素相关.由于小说独特的叙述视角,小说呈现出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