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究佛教,是不堪设想的(见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序”)。佛学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研究和批判吸收的是其“心性之学”(这也是其落后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明学”(逻辑学)和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近年来对佛家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有的从佛教哲学同佛教艺术的相互关系着眼研究佛家的美学思想,如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见《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王典宏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合目的性,适用性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作用于活动对象并受活动对象反作用的双向运动形式。方法是人们运用知识作用于活动对象的运动形式,指活动主体以对活动对象的认识为依据,为改变活动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