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司马迁记录“程婴救孤”故事不是“采摭荒诞”、“爱奇”,而实是司马迁开拓挖掘历史材料的重要表现。司马迁记录“程婴救孤”故事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是其现实人生体验与历史人物遭际发生共鸣的结果,其中蕴涵着司马迁深刻的幽愤和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2.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3.
王利锁  曹艳 《天中学刊》2012,27(5):43-45
曹植的《蝉赋》不仅是一篇咏物赋,更是一篇寓言赋。曹植借蝉的形象来写照和象征人生命运,寄寓了他对人生存在命运悲剧性的深深思考与感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阮籍《咏怀诗》中登览描写的分析认为,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集中运用登览模式和登望意象抒情咏怀的诗人,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他对登览诗的发展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咏怀诗》应是阮籍晚年的作品,其直接动因应是曹芳被废事件。  相似文献   
5.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作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学会变换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对于启迪心智大有稗益,对于开拓写作思路也不无帮助。从下面对同一事物作不同理解的例子中,大家或许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骈文”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骈文”一词的最早来源作一探讨,认为“骈文”一词最早在南宋中叶孙奕的《履斋示儿编》中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作文中,请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是考生惯用的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呆板的登场方式(诸如“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让读者望之生厌,极大地削弱甚至损害了历史人物原本光芒四射的风采。因此,我们不仅要写好历史人物,也要设计好人物的出场,让人物在大地、在长河、在  相似文献   
8.
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其时最突出的特征,是汉代以来儒学一尊的局面被打破,儒家礼教信念被冲击破坏,道家玄学思潮盛行,佛教思想广泛流布。道教神仙理论的日趋成熟与向道慕仙之士的普遍,构成了此时期社会思潮风尚的突出景观。正如宗白华先生《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所指出的:“汉末魏晋六朝是我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一时期的士人大多都学尚“三玄”(即《周易》、《老子》、《庄子》),行为旷达,个性张扬,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魏晋文人的这些特点不是一种个别现象,也不是局部的反映,而是呈现在他们的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后代的评论者将他们这种独异的生活作风和精神风貌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中,诗词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最早的诗作产生于殷商之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诗经》里的诗以四言为主,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却是五言和七言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诗歌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汉代初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和楚歌体,它们是分别继承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的形式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