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苏美这对昔日的盟友分手了,以至形成各自为首的相互对峙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对华问题上,这时美国执行  相似文献   
2.
一、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朝鲜战争结束时,整个印度支那还在战火纷飞中.法国对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发动侵略战争已经五年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使得印度支那的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五年云南唐继尧等人给袁世凯的漾电(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护国战争的第一通电报。揭露了袁世凯篡窃民国、复辟帝制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为保护辛亥革命所建的民国而斗争。这通漾电几十年来一直被众多的书刊所引用,但所引的电文内容却互有差异,究其原因,其出处不外有二:一是电文原稿,为当时报刊所载,后被唐继尧的《会泽首义文牍》、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黄毅的《袁氏盗国记》等书刊收录或引用;一是梁启超《盾鼻集》所刊的二通漾电全文(以下简称盾漾电),后被周钟岳的《护国军纪事》、马震东的《袁氏当国史》等书收录或引用。其他如陶菊隐的《北洋军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的同时,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改造。 一、整顿社会秩序 人民解放军刚进城时,游民、乞丐、小偷遍及街头,这些人夜宿市民家庭门口,不是打架斗殴,就是入室行窃,人民生活不得安宁。上海药水弄、石灰窑一带由于小偷成群,附近居民甚至流传,“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为此,各地公安机关在民政部门的配合下,分批或一次性地将这些人全部加以收容,然后将这些人送往劳动教养所等地,进行教育、劳动和学习,最后帮助妥善地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生产岗位上。上海至1949年底,收容了1.1万余人,这些人大多遣送到淮北、苏北垦区,进行生产自救;济南一次就收容了乞丐游民3410名,其中大部分被送往原籍劳动。这些人被安置后,城市的街头清静许多,治安趋于安定。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有关事实,史学界的看法似趋向一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故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一、是谁杀死了吴禄贞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为其警卫营长马惠田等所害。后来,世人根据其好友冯耿光等所言,多以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依冯等所说,当时清、民两军尚在汉口激战,吴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拥重兵于石(家庄)、保(定)一带,袁世凯出山时,吴是袁一大威胁,故必去之。此言当然有它的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平天国禁烟情况,过去一直散见在众多史料和文章中,很少有过专门论述,故本文有意对这个问题,试加以探讨如下: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大量鸦片输入我国,不仅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库枯竭,而且使人民身心深受其害,官剥民脂,负担空前加重.清政府的忠实奴才曾国藩也不能不承认,由于鸦片,国家“真有民不聊生之势”①.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以前就说,中国人民不仅要供养大批清朝贵族、官僚地主,而且还要每年化几千万金银为烟土,安得不贫?!起义后,洪秀全即表示“必除鞑妖此弊,方能永保我民”②.建都天京前,即在《天条书》、《太平条规》等文件中明确表示,吹洋烟和奸淫一样,都是罪犯天条,斩杀不留.  相似文献   
7.
50年代初期的中苏关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立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如所周知,这是三国背着中国达成的有损于中国权益的协定.根据《雅尔塔协定》精神,苏联于8月14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同国民党政权签署了《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政府同意给予苏联诸多在华权益,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和苏联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美国也扩大了对蒋介石集团的援助,至1946年6月30日,美国战后对蒋援助已达到7.81亿美元,约相当于第二次大战期间对蒋租借及援助总和(2.28亿美元)的3倍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方针不能不采取“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既不反苏,也不反美”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1916年5月12日,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中交两行)宣布停止用钞票兑换现银,全国为之震动。这次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根源,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在本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诸多论著对此均有评述,但对于他们之间争斗的缘由,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为争夺在华权益而勾心斗角的历史,论述较少。而这段历史对当时中国政局又颇有影响。本文对这段历史试加以概论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