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性精神的缺失 扈中平教授认为,教育活动的主观性、价值性、难以重复性是教育的人文性存在的理由,教育活动的客观性、必然性及普遍性则决定了教育具有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是需要理性精神来实现的。“理性是作为与情、意相区别的‘知’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概念、逻辑把握对象的普通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慧磊 《学子》2014,(9):42-46
当代中学生在应试的背景下,更擅长考试而不是"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地表达。究其原因,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无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回归于语言学习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去关注"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鉴赏、模仿和创造探寻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