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 ,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 ,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时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 :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 ,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 :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 ,不甘被奴役、被侮辱的生活 ,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 ,具有不容置疑的人性的光辉 ,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中期小说创作,有人划分为这样两个派别:一是以苏童、莫言等为代表的先锋派小说,其特点是走向往事和语言,逃避现实生活;一是以池莉、方方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他们直接切入现实生活,直白其事,直言其人。“这样的小说除了破碎的体验和零乱的感受,除了对神圣的东西的调侃与不恭,除了一种似乎是看破红尘、看破人心的洒脱而无所谓的心态之外,看不到思想、看不到理想,更看不到信仰。”(《小说评论》95年1期《潮湿的有锈蚀性的夜气》)与之相比,何申小说创作倾向却别走一路。他传统质朴的艺术形式,正视现实的冷静态度,以及对奋挣在贫瘠…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综合体现同学们的语文素质。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面对写作似乎缺少点什么。那到底缺的是什么?是激情!据说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激荡的情怀、强烈的写作欲望曾让他浑身颤抖,于是一气呵成这篇充满激情、渴望民主自由的传世佳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