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一时期,对于韩非的学说,常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诚然,作为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韩非,其思想有不少地方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当不同,即所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这当然是进步的社会史观。又如,他主张从客观实际去考虑言论的当否,即所谓“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备内》),这显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等。总之,韩非思想的熠熠光华是不能掩盖的,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然而,我们也必须  相似文献   
2.
初读《离骚》者,只觉它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读来如坠万里云雾不辨津涯。这种感觉,虽然是因没读懂《离骚》而产生的错觉,但它确实也说明了《离骚》难读。其难,就难在它的篇章结构与构思不好把握上。因此,历来治《骚》者,都把分析《离骚》的构思,疏理《离骚》的脉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关于《离骚》的结构与构思,历来理解不同,众说纷纭。仅据姜亮夫先生的统计,就有九十五家之多。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楚怀王,人们心目中,便会立即浮现出一个庸碌无能、荒淫奢侈的昏君形象。楚怀王果真如此吗?为什么在今天的银幕上、舞台上都将他如此丑化呢?有什么根据呢?根据恐怕主要是因为他放逐了贤臣屈原。屈原果真受到楚怀王的迫害吗?证据又何在呢?恐怕又主要是依据屈原的《离骚》,据说屈原在《离骚》中指斥了楚怀王。其实这是一桩冤案,既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离骚》究竟作于何时?由于历史文献不足,给研究者带来困难,因而成为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已有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认为作于怀王时期。具体说来,又有三种意见:①作于怀王十六年。从汉代的班固、王逸直到清代的王夫之、蒋骥,以及今人林庚先生均持此说。②西汉刘向、东汉应劭,以为作于怀王时期屈原被放之后。③今人马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中国古代文学是“音乐文学”,这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确实,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如不从声乐角度考虑,便难以见其真谛,也无法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先秦时代何以南北诗歌风格迥异?汉乐府的出现,汉乐府的分类,以及南北朝乐府为什么呈现出鲜明的不同风格?魏晋之后为什么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对外古文教学初探王锡三对外基础汉语教学,如何为留学生开设古文课?对此,我愿谈谈个人的看法。来华学习基础汉语的留学生,不少人想学点古文,你若问他们为什么想学古文?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了解中国文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国素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称...  相似文献   
7.
《离骚》一诗,可以说是屈原的一部“自传”。屈原的一生,坎坷不平,奋斗不息,其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就充满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离骚》真实地、具体地记录了诗人的一生。《离骚》一诗的艺术构思,完全是按照诗人一生的生活历程组织成篇的。第一大段,先由自己神圣的祖先、嘉美的名字写起,然后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爱国热情,以及由  相似文献   
8.
谈《离骚》的结构艺术王锡三《离骚》一诗,由于它体制宏大,内容繁富,手法诡奇,确实难懂,正像清人朱冀所说:“令人入其中而茫无津涯。”因为《离骚》是诗人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熔铸而成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蒙千古之奇冤,最后落得个“行吟泽畔”。这种积...  相似文献   
9.
屈原骚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特立,独放异彩。然而,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历代学者对它进行了种种的研究与推测,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骚》从《诗》出”。此论最为久远,影响也最大。西汉人刘安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东汉人王逸也说:  相似文献   
10.
对于屈原爱国主义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毁誉不一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屈原处于一个择国而仕的时代,为什么他执着地眷恋着祖国而不去?要想弄清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必须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原与楚国的关系史来分析探讨,才能有所理解,本文试就此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