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范畴研究的理论核心,本体范畴是标志思维之终极依据的本体,是思维赖以演绎的原始出发点。立足于中国思想传统的实际,就会发现本体范畴之创设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本体范畴有意地不设封限,不过度定义,追求不定而反对有定,这就是本体范畴的不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的语境看,意识形态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解决社会冲突的特殊手段、特殊功能。某种东西是否成为意识形态,这是由这种东西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所以,意识形态是文学的职能规定而非本质规定。审美可界定为文学的性质或特点,而意识形态则可作为文学的功能或作用,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思想与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之间有着鲜明的基本原则性的冲突,即“不定”与“有定”的冲突。通过道家“不定”与黑格尔“有定”的比较,可以看出黑格尔“自规定”“自否定”的保守性,看出道家哲学拒绝一切规定的批判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作为高校管理方,必须积极跟进,加强引导,适当规范。应当把手机转化为正面意义上的文化媒介与信息载体,而尽量避免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之试图抛开关系模式与主客二分,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谈论"知"等问题.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谈论"知"不从关系入手是无法理解的.就"知"来说,离开人的对象化活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以象为核心,文学审美体验有三次跃升:从物到象,这是第一次跃升.因"穷"而觉解,获得大观世界的超越意识,这是第二次跃升.兴象以其审美感发性,高举精神,臻至审美之妙境,这是第三次跃升.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原道》首句的"生"字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与天地并生"不是说与天地一起出现、开始,而是指人与天地一起构成推动世界生命创造的三股动力,以此为基础,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觉悟性,参与到"生物"、"成物"的大化流动总过程。所谓"文德"就是指这种"创生化育"之德,所谓"原道"就是穷原到这种"赞天地化育"之道。  相似文献   
9.
袁世硕先生尽管针对伽达默尔进行质疑,但并没把握住伽达默尔著作的思想要义。因此,对于伽达默尔我们应耐心倾听,理解他到底说什么。伽达默尔的游戏概念、语言观、作品存在方式等论述需要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棱汁”:方东树诗法论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