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训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足.新课改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则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是学生持续不断思考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包括:核心价值、科学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把握四层的涵义能高效引导课堂教学。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物理学科变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紧密围绕四个层次的要求进行命题,极佳地体现了等级划分能力,充分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及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取得了北京新高考改革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既要看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要看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大脑不是添满的容器,而是点燃的火花,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最好的火种.所以,问题导引是通向高效课堂的一把钥匙.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生活用品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些高效节能、智能化新型产品逐步普及,部分陈旧产品逐渐退出市场.但物理教材和教学中仍用着"过期"产品的示例和素材,有些素材在生活中已不常见,甚至已经消失.学生对它们感觉陌生,不能较好体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笔者认为物理素材也应与时俱进.现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对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易得出规律:一些实验现象相对平淡,不能有效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若恰当的遮挡住物体实质或局部无关紧要内容,反而会使问题变得简洁明了,易于找出规律,总结方法,大大提升实验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一些物理小实验的效果比较平淡,学生的关注度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普通实验进行简单的"包装"后,能增添神秘色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实验效果会大大提升,同时也会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田成良 《物理教师》2012,(1):25-26,28
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仪器,但是实际生活中它们常和变阻器结合使用,并变换不同的"面孔"测量不同的物理量.下面结合实际应用讲述多"面孔"下的电表.  相似文献   
8.
尝试运用“沉浸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展开思维探索,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相似事物进行加工、重塑,通过实验探究、具身体验,寻找物理本质,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将概念的理解发展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应用,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