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定义为理论基础,又结合柳鸣九老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原型论,论述了卡特的《神奇的玩具店》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卡特熔古怪离奇的梦幻、现代童话、神话原型和社会现实为一炉,向读者展示出充满魔幻色彩的、鲜活的社会画面。而且透过魔幻与现实的混沌状态,昭示出她女权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确立了对话理论,在他对其进行具体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思想.文章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入手,探讨了复调小说和狂欢化文本的表现及它们与对话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河湾》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代表作品,书中描述了一位名叫萨林姆的非洲人,为实现自身价值,只身来到刚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通过他艰辛的身体和心灵历程,展现了殖民地人民边缘化的生活和殖民地本土文化的缺失,这种缺失使他们成为流浪的灵魂,无根的人,成为映证西方文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遗言》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六部小说,其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代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借助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原理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次心灵之旅。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在旅程中逐步撕破“人格面具”,展示内心;走出“阴影”,净化灵魂;最后找到“自我”的过程,探索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6.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关知识分子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的精髓。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只有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加强师德修养,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以崇高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到十九好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压抑着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最终也是导致她死亡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斯威夫特的成名小说《洼地》(1983)一直是当代英国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其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为能更好地解读这位文坛新秀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探究《洼地》的不确定性——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入手,进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具体分析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洼地》,展示此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特殊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八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