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时代的特点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汉代的人物。司马迁是在西汉,班固是在东汉。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中占了支配的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抗,成为基本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民族关系史是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从理论上、从政治实践上来说,还是从历史研究工作上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翁独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从那时以来,这个会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从民族史研究的发展来看,从整个史学界的工作来看,这个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相信,在这个会以后,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将不断向前发展。它将成为民族工作和当代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次会上,同志们拿出许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写得很好。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项研究工作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水平。今天,我想谈谈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钱穆于一九三○年在《燕京学报》第七期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经胡适等的吹捧,开始以一个考据家的面目出现。一九三一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学概论》,论述的范围基本上限于清代考据家所谓经学和子学。一九三五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这是用一百六十三条考据、附加年表所凑成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平准书》末载卜式语,《王翦传》末载客语,《荆轲传》末载鲁句践语,《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武安侯田鼢传》末载武帝语,皆史家于序事中寓论断法也。”“寓论断于序事”,这确切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顾炎武指出这个问题来,对于我们研究司马迁的史学,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6.
同志们!你们好!我很抱歉,不能亲自参加这个盛会.只有借助于录音,给同志们讲几句话,说一点意见,请同志们指教.现在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最大的任务是通过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十分注意这项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很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我们历史教学来说,我想有三个问题可能是  相似文献   
7.
论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执行了一条适应历史发展的革新路线,改革上层建筑,促进了封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局面。长期以来,孔门的信徒们,反对以至仇恨秦始皇的革新,散布一些关于秦始皇的错误论点。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的反动立场和反动的思想体系决定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仇恨。他们也仇恨秦始皇,并妄图利用陈旧的错误观点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来攻击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同样,苏修也借秦始皇大做文章,同林彪一伙互相唱和。我们重新评价秦始皇,就是要历史唯物主义地对待这个历史人物,以便有助于揭露、批判这些叛徒们反动论点的极右实质。这是一场理论战线上的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战线上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一、夏禹殷周时期,这里指的是盘庚迁殷以后、宗周复灭以前,按照一般说法,约当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叶至前八世纪中叶。这时,黄河中下游许多地区都已处在奴隶制社会,但当时的传说和记录很少传述这样性质的社会历史,而主要是在传述氏族的历史,其中更多的是氏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在氏族的神话中,氏族神的传述又占了重要的部分。本文拟就氏族神的有关传述,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与班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他字子长在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约死于前90年。先世原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官太史令,有二十几年之久。父亲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能言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各家之学的短长。所论六家要指,是继承了《荀子·非十二子》、《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批判精神之绪余,并接受了《吕氏春秋》以后总揽百家语之影响的重要论述。父亲因职务上的方便,得以广泛接触古今典籍,并向往先人久绝的世业,重视孔子作《春秋》的历史贡献,有志于历史的论述,但没有能及身实现这个志愿。司马迁答应了父亲,作为一个庄严的任务来完成遗志。后来写成了《史记》一书。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