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乡村人才振兴需直面乡村学生发展问题。从乡村教育学视角看,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乡村儿童”这个关键问题。这就需要重新思考乡村学生究竟需要发展哪些契合实际的核心素养,让乡村学生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实践领域。乡村学生所处文化场域不同,其发展核心素养的话语表达和实践路径也应不同。在乡村学生特有的生存境遇中,“去主体化”和“学科本位”的核心素养发展路径未必适宜乡村学生,寻找“在地化”核心素养表达,实践为了“乡村人”和“乡村振兴”双重价值的乡村学生素养发展导向很有必要。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探索发展核心素养的在地化表达与实践优化,更利于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依据场域理论,对乡村学生成长的族群文化场、自然与人文共生场和农耕文化场加以分析认为,乡村学生核心素养应转化表达为勤于劳作、淳朴善良、真诚待人、热爱自然四大素养,并通过在地化课程实施与整合式教学,以培养勤劳、善良、真诚和热爱自然的乡村儿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