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或进行“书斋式”的能力培养方面,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英语“实用型”人才的缺乏.由于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一系列新的教学原则和要求的指导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广大教师从传统观念的模式中走出来,锐意探索,开拓进取,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六级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对此,一九九四年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新的不足和偏失.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又存在着放松语言能力的倾向.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训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成绩始终处于低谷,徘徊在6分左右.学生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显示了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如主谓语不一致,代词人称数的误用,动词变化及时态混乱,词性及搭配错误,汉式英语等  相似文献   
2.
一、重视句子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句子是人们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句子翻译是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形式.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句子翻译的训练与指导.然而,目睹我国大中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句子翻译却长期以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教师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学生缺乏遣词造句能力,句子翻译水平之差令人咋舌.从全国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看,写作成绩始终处于低谷.学生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形形色色、层出不穷,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句子翻译能力低下、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同时也客观地暴露了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视应试教学,忽视语言能力训练的倾向.为扭转这种局面、使考试更好地反映学生英语能力,减少负面作用,国家教委大学英语考试中心对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从1996年开始,试题中除了原有内容外,增加了翻译题型,从而加强了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怎样使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新  相似文献   
3.
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pragmatics because it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meaning ofan utterance.In a sense,contextual features determine orinflue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utterances.This makes itvery significant to study contextual features and how tocreate context.The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of languagein a special context can develop learners' competence injudging whether the linguistic forms are appropriate ornotand help learner master this forms and their meanin…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言的交际单位句子入手 ,对英汉语作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总结了英汉单句与复句在结构与分类上的异同 ,揭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些内在规律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进行对比 ,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 ,提高外语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句子的翻译是各种语言文字翻译的基础,虽没有文学、科技作品那样有较高的理论要求和艺术标准,但同样要求译文正确得当,通顺明白。要做到这些,译者必须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技巧,既要注意句法结构,又要考虑词汇的运用,这样才能使译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则,合乎表达习惯。本文且不谈句子翻译中的语言结构,专就词汇运用而言,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比如动词,可以说是一切美语句子的中心。其地位至关重要、举足轻重。 笔老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由于英语中动词形态变化多端,用法纷繁复杂,在翻译中涉及时、态、式的应用,因而成为学生汉译英练习中的最大障碍。他们对汉语原文及时、态、式看不准、吃不透、摸不清因而在译成英语时,动词该用何种时态,表主动还是表被动,语气怎样判定,感到茫然。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障碍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使他们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动词时态、语态、语气使用上存在的差异有所了解,才能继而考虑运用。现进行分别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