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教学论上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本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景美、意美、情美的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主要凭借。
  北宋诗人梅尧臣说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就拿《鸟的天堂》来说吧,这是巴金先生的著名作品,前一部分写大榕树,看来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如果只按课文顺序疏通文字、概括段意,那么美的意境就会丧失殆尽。课文写作者先是看到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上来,作出"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的判断。然而"看不出榕树干在什么地方"。两位朋友中的一位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位说有两棵榕树。作者在船靠近后,才看清这"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作者为什么在"许多棵"、"一棵"、"两棵"上反复做文章?如果直接写出"这是一棵大榕树"岂不更简洁?如果真的这样写,文章的意境便全没有了。文章对大榕树的描写,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因为它是"鸟的天堂",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景美、意美、情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美育即审美教育。在导读过程中运用美学理论,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既注重理智的评价,又注重情感的评价,熔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塑造学生心灵促其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自觉的渗透美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