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会主动地去探索一些未知领域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突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旧的教学模式,经常在讲课前或讲课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或议论,或质疑,或问难,或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陈超  祝隽仁 《青年记者》2012,(14):78-79
随着新的媒体技术、媒体观念的不断兴起,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种影响力也越来越渗透到警察工作的方方面面.警察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公众具有天然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在媒体看来,警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媒体作为警察与社会公众沟通的主渠道,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共鸣不仅是文学鉴赏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状态,更存在于口语表达的过程,它是口语表达中双方情感活动的高潮。作为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它体现为三个层面。在共鸣状态下,主体与受众之间存在诸多心理机制。共鸣的发生与完成,受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主体观点的高度认同即理性因素的控驭,是引起共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