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照例挂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读、识记生字,我则走下讲台巡视。突然。我听见高千康小朋友和本组的同学嘀咕:“‘央’‘庄’‘案’这几个字我早就认识了,真浪费时间。”下课后我问他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吃饭时我们都看《新闻联播》。我早就认识‘中央电视台’的‘央’了!  相似文献   
3.
新学期刚开始,我就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好朋友》,要求写好朋友的一条优点,并要有外貌描写。作文本收上来一看,60多篇文章,写了50多个人,大朋友、小朋友、男朋友、女朋友,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奇怪的是这些不同的朋友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都长着“两道浓眉”一双大眼睛”。拿着这样的外貌描写,去对照作文中的那个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比如,王浩明明是细眉毛、眯缝眼,到了作文本上眼睛长大了,眉毛也变浓了。显然,学生写作文时,并没有用眼睛去观察眼睛,而是用背下来的套话“去制造”眼睛,没有独立地观察生活,而是用某些公式、概念去杜撰生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