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一九八三年曾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去了半年,主要任务是学习、考察教育学与心理学,顺便也把幼教看了一下,现在作点一鳞半爪的简单介绍。联邦德国教育是很发达的,各州早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国家不办幼儿园。所有的幼儿园全部由私人或宗教、慈善团体及其他社团办  相似文献   
2.
一 美国斯丹福大学教授G·H·鲍尔(1932— )和E·R·希尔加德(1904— )著,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教材中的畅销书之一。从1948年第一版到现在,已经畅销了三十多年,先后修订过四次。这本中译本系根据1981年第五版译出的。这本书出版时间早,修订次数多,既说明了这本书有优秀的传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又说明不断在增加新内容,能够始终居于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联帮德国,我们打听了一下:他们那里什么职业最受到人们的尊敬?所得到的印象是:医师、律师和教师是最受人尊敬的。人免不了要生病,生病总得找医师;资本主义国家打官司的人多,律师很需要。尊重医师和律师,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教师为什么也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呢?是教师的工作清高吗?是羡慕教师的假期比较多吗?其实并不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师范教育丛书”。为了适应全国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急需,先出十种。我有幸参加了其中《教育心理学》一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受到了不少的教益。 这套丛书的编辑,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不仅选题认真的征求过意见,而且还制订了《师范教育丛书编写要求和体例》与《师范教育丛书各册内容要点》两个很好的文件来指导各册书稿的编写,保证了整个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1984年3月开始筹划,1986年已陆续出书。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九八三年曾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去了半年,主要任务是学习、考察教育学与心理学,顺便也把幼教看了一下,现在作点一鳞半爪的简单介绍。联邦德国教育是很发达的,各州早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国家不办幼儿园。所有的幼儿园全部由私人或宗教、慈善团体及其他社团办理。不过,国家通过以下途径仍能实施管理:(1)审核幼儿园开办的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房舍、园地、设备及师资力量等);(2)培养教养员的学校(相当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6.
范例教学是对中小学的教学和教改都起过重大作用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它曾经用过好几种不同的提法,如:示例性教学、代表性教学、基本性教学、基础性教学、典型性教学、经典性教学等等。现在通称为范例教学。它源出于联邦德国。范例教学是从分析教材开始再及于教法探讨的。所谓“范例”指的是在庞杂的教材当中挑选出  相似文献   
7.
在1984年第三期《外国教育动态》上,登了一篇拙作《西德心理学初窥》。有的同志知道我出国时分工的重点是心理学与教育学两个方面,希望我能再将教育学方面的情况也写一下。因此,不揣浅陋,谨将见闻所及,公诸同好,他山之石,以作“洋为中用”的参考。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的安排 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总的来说,他们开了两门课:一门叫教育学;另一门叫学校教育学。在教育学里,又分为两大部分:基本问题和时代问题。在学校教育学里,则分为三大部  相似文献   
8.
《师道征故》系萧承慎先生继《教师之基本素养三讲》之后的又一力作。1944年曾由文通书局印行,当时处于抗日战争艰苦阶段,印刷条件极差,印数又不多,久难寻觅。半个多世纪过去,在瞿葆奎、黄荣昌两学长的努力下,经过几代弟子反复研究,于2000年11月由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出版,使得这本濒临散佚的书,又得面世。  相似文献   
9.
我曾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巴伐利亚州去过半年,学习他们培训师资的经验。我分工的重点是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除了拜访巴州的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文化部)外,主要是向巴州教育助理培训学院、地灵根教师培训学院和慕尼黑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也和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们进行过几次座谈,还到一些中小学参观和听课。 现在,从心理学与教育学两个方面,就课程、教材、教法上的所见所闻,介绍一些点滴情况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讲《教育学》时,有相当多的学员认为,“课程”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教学内容”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有关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的行政官员与学者专家们的事,对一般教师仿佛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看法很不全面,是对“课程”的误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只有一门教育学,后来虽增加了一门教学论,却并没有讲课程论,大家对课程论这门科学十分陌生,对它的基本概念和外延内涵也都还不怎么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