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丽珺 《文化学刊》2015,(2):217-220
葛洪《抱朴子外篇》的价值观,体现出一种"知止"的思想原则和人生智慧。儒道在"知止"的问题上,各有不同侧重,折射出关涉生命的不同理解。而葛洪将两家杂糅,综合乐观与悲观的生命之道,丰富了传统的身心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4.
两晋之时,伴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儒学的凋敝,传统的义利观受到挑战。在这样的困境中,葛洪试图对义利问题进行重新阐释和建构。葛洪首先从时和命的语境中展开对义利问题的探讨,意图为此增添宿命的色彩;其次,在唯“义”的隐藏前提下形成“义高于利”理论内核;最后,提出理想生活的终极追求:孔颜乐处。  相似文献   
5.
面临世道多难、儒教沦丧,葛洪劝学治世。其劝学思想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学"的本质入手,葛洪界定"学"为"乐之自然",试图将其从功利行为中释放,还原其本然之乐;其次,从"学"的内容上,建立"学"与德性、生命关联,明确作为人性之学的价值内涵;最后,从"学"的工夫上讲,强调"为学"并不仅仅是口耳之诵,而是"渐染"的身心修养之学。葛洪劝学思想的形成,与先秦的重学思想特别是荀子思想,以及晋世的社会生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优势理论与系统理论都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理论.在贫困生就业工作中,两种理论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互补,前者注重案主的内在潜能,后者注重案主外在环境的整体状况.因此,优势视角和系统视角的共同介入有利于综合解决佛山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