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小学堂     
2006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岳父带着我和妻子回了一趟他的山东老家。岳父对此行极为郑重,准备也非常充分,各种礼品特产塞满了奥迪车的大后备箱。如此这般,一是老先生已有八年多的时间没有踏上故土,已近花甲的年岁,对故乡的思恋便是越加地浓厚,种种少年往事,那些父老乡亲,个中酸楚,个中悲苦,个中甜蜜与幸福,搅扰心田,已是睡前必要复习的功课,更是辣酒入肠后独坐的沉思。这次归乡,不能说是最后一次,但肯定是非常重要且所剩不多次数的其中之一次。  相似文献   
2.
好学生     
策划人语: 现在是素质教育阶段,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全面发展,更注重个性的培养。表面上看,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很少以成绩的好与坏来评判一个学生了。但从整个社会的潜在心理看,成绩的好与坏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与坏非常重要的标准。不是说, 我们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难以从传统文化的士大夫情结、学而优则仕中走出来。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个强者社会、竞争社会中,在这样一个知本能量愈益膨胀的当下,学习好书本知识,获取好的考试成绩,进而升入中国一流的大学中,对学习的注重事实上并不比科举时代减弱多少。再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各类纪念文章甚多。然于高考作文而言,却少有提及。不是不愿,也不是不能,而是由高考走出进而确定一生方向的大多数人至现在仍旧对高考作文抱有严重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建立于功利本位的思想之上,简单地认定高考作文只是一种命题形式,只是一道必须去解答的如同数学方程式的题目,只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不出家门一步,尽览天下大事。不可否认,网络的畅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网络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那么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在中学生的眼中它究竟以何种状态存在,请进入我们的本期论坛。  相似文献   
5.
1、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全国卷2: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开始,《新作文·高中版》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的“作文兽”评选。那么,什么可称之为“作文兽”?首先,我们看到:“兽”字在汉语文化中有着不祥的寓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兽”几乎就是野蛮的代名词,是不文明的别称,是任性妄为的象征,更是不融于社会的山野之物,它是低等的,粗俗的,是受人类排挤的。与人类的一切偏见一样,对“兽”的偏见同样是人类无知、自大的集中反映,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妄图强加给世间一切万物的野蛮化行径。“兽”是野蛮的吗?难道悠然自得于越来越少的山林,餐风饮露就是野蛮?虽特立独行却一再坚持自己生命道路…  相似文献   
7.
续小强 《出版参考》2012,(36):26-27
选题也好,策划也罢,在我看来,总的来说,应该是一个创意的发现、产生、实施、反馈、调整、再发现、再产生、再实施、再反馈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最早什么时候开始说选题策划的?我没有求证过老出版人,但我想,时间应该不会太早。选题策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前,高度严密的计划经济体制、频繁搞运动的政治体制之下,选题策划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诗选·印象8     
我们为什么在最初触摸到的总是一些"不会说话的植物"?这些"不会说话的植物",是指我们在一开始写诗时频频出现的物与象。比如,在这次的"诗选"中,每一首诗的诞生基本上都以这些"不会说话的植物"为标志,依次如伞、月亮、萤火虫、雨、稻草人等等,当然  相似文献   
9.
“纳塔奈尔,你应该在自己心里烧掉所有的书籍。”纪德在他伟大的诗篇《大地食粮》中沉思自语,“……我不满足于在书里读到,而要打赤脚去体验。凡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我几乎可以说是“刘墉盲”,所以在刘墉的诸多中学生票友面前说一些话未免有点唐突。所以,这里记下的,或许只是作为一个学中文的从事作文编辑的青年对刘墉非常简单的感受。但通过自己适时的“补习功课”,再加上和他本人机缘凑巧的近距离接触,故而静夜扪心,还是觉得这些感受真切并且真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