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者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小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会得到进步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看海     
学校离海不远。多年来,我们总爱领着学生们去看海。有时去看海,海水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孩子们说,它躲咱们,咱们就找它!在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正好搞一次自行车比赛。班长一声令下,我们和孩子们全都从同一条起点线上向前冲去。沙滩越来越松软,渐渐地出现了一条一条浅浅的港汊,忽然,一位“战士”大喊一声“停!发现敌情!”大家一齐滚鞍下“马”,急问:“敌在何处?”“瞧瞧沙滩上!”嗬!“敌人”还真不少!真有铺天盖地之势。它们  相似文献   
3.
在"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目标提出的十多年间,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但在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的整体推进与展开还不十分清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探索活动、估计运算中有效地发展数感,让游离于数学学习"边缘"的数感真正走向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校陈刚老师在一次优质课评选中执教“圆的面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之前,我有幸加入到备课组中,在一系列的试教、磨课、修改过程中有机会走进课堂的深处,探寻教学教育的精髓,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只有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凸显数学方法的严谨、数学思想的魅力。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环节。来谈谈备课...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我们学校的陈刚老师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执教的课题是“圆的面积”。之前,我有幸加入到备课组中,在一系列的试教、修改等磨课过程中,使我有机会走进课堂的深处,探寻教学的精髓。深刻地体会到只有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凸显数学方法的严谨、数学思想的魅力。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来...  相似文献   
6.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比的意义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数学中的“比”和体育比赛中的“比”的不同。以往,我总是放一段足球比赛的画面,引发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区分这两种“比”的意义。但我总觉得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大部分是模仿和记忆。经过多次的教学反思后,我发现学生对亲身实践“情有独钟”,“看,会记住;做,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一个信手拈来的小游戏,虽然时间只有一分钟,但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摘录如下。师:下面请大家轻松一下,一起…  相似文献   
7.
案例: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2.5千克油菜子可榨油0.95千克,每千克油菜子可榨多少千克油?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子?学生做完后,教者进行统计,发现班上有95%的同学知道用除法计算,但有40%的同学第一问列式为2.5÷0.95。第二问列式为0.95÷2.5。这时教者相机出示:买3千克苹果用去15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学生做完后统计正确率为100%,没有一位同学列式为3÷15。  相似文献   
8.
别样的统计     
最近学习了一节课,课题为“统计”,方知道折线统计图已“挪位”了,从第十二册挪到了第八册。我想:“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折线统计图较抽象。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有困难的。”但听了这节课后,不仅顾虑全无,而且甚是耳目一新。教者精心的教学设计、贴切的表述,准确地把握住了折线统计图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号蘧堂,扬州府东台县栟茶场(今属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人,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三年(1738)江南乡试中举。该科制艺题《行之以忠》,他因文中有"礼者,君所自尽者也"一句,礼部磨勘以为大不敬,罚停会试。遂隐居小镇,吟诗弄文,栟茶镇有他的一柱楼遗址。  相似文献   
10.
正数感是一种感觉,它留给每个人的印象各不相同,也许是难以把握的无奈、也许是无以名状的美妙,这种不确定性给它蒙上了更多一些神秘的味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在"做"中产生"数"的感知、"量"的感觉。一、"数"出数感数的认识和意义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数的概念的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为此创设学生熟悉的"数数"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直观地"数"出单位的个数,理解数的意义,通过分析、概括,认识、理解隐藏在事物之间抽象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