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笔者把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第2版与第1版仔细对照研读之后,发现第2版在"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节内容中,对于"铝配合物的生成"课题方案进行了改进。第1版中的实验步骤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插入法”在同分异构体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分异构体的求解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利用"插入法"求解同分异构体,供同仁参考。例1.请写出 C_4H_(10)O 的同分异构体。常规解法:(1)先确定类别异构:分子式为 C_4H_(10)O 的物质有两类——醚和醇。(2)当 C_4H_(10)O 为醇时,先写出碳原子个数为4的两种碳链异构,再确定官能团—OH 在碳链上的位置异构,从而确定一共有4种醇。  相似文献   
3.
Lee和Kwon在2001年提出认知冲突模型,这个模型分成三个阶段:预备阶段、冲突阶段与解决阶段。学生在预备阶段存在一种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在冲突阶段开始对自己原先的认知产生怀疑,在解决阶段放弃自己原先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意识到与他们原先认知不能够调和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对冲突情境的兴趣,他们会重新审视认知冲突以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