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同主族元素则随着核电荷数递增以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这个规律,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从上下左右四种元素确定该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中师课本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作业题:比较氧、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按照元素周期律氧和氯都比硫的非金属性强,那么氧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哲学上由量变到质变这一普遍自然规律的启示,找到一个定量的简易判断方法。我们知道:在同一主族中,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周期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在同周期中,元素随着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与其金属性、非金属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来表示,式子中A为元素所在主族数,n为元素所在的周期数,R为A与n的比值,根据R值的大小就可判断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R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R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R>1时,元素主要显示非金属性。如氮:R=4/2=2.5,2.5>1所以它是非金属;碳:R=4/2=  相似文献   
2.
原子的组成、分子的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电解质的电离、离子的水解无一不遵守电荷守恒规律。笔者认为电荷守恒在化学巨应、在溶液各种形式和性质的平衡的体系中,成为化学分析、化学计算的理论依据,因为电荷守恒从整体上把握各反应物量的关系,所以有时可以省去大量繁杂的中间计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几例分析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