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2.
3.
但是,这一发展变化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在这里始终存在一个问题,这就是,在质料和形式之间,哪一个更为基础呢?在对实体的追寻中,应当贯彻的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还是一种还原主义的思路呢?因为,很显然,质料和形式明显地代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一条是还原主义的,一条是本质主义的。从而,在这两条认识路线中,哪一条更优越呢?哪一条更能向我们提供关于存在的基本世界图景呢?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把他带入到了对实体的更为深入的探索中,而这也就构成了通常被称之为《形而上学》核心卷的第7~9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明末清初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译介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典籍看成是第一次西学东渐,而把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典籍大量传入中国看成是第二次西学东渐,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也就是第三次西学东渐的40多年。回顾这40多年的中国学术,就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而言,我们先后经历了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的主旨是讨论什么是哲学。以词源分析的方式,论把哲学与真理和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由是哲学发生的唯一境域,它具体体现为闲暇,论讨论了古希腊语境中闲暇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论进一步表明,是惊奇唤醒了哲思,惊奇使一个自由了的人深长地深入思之中,在对哲学发生的基本境域和机制作了探究之后,论对哲思本身作了分析,指出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其本质是一种神圣的静观,由此静观,事物本真的面目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