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炎培作为近现代职业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引领了当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仍然需要领军人物,不过,新的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领军人物新的特性,即要有开拓者的勇气与毅力、要有引领者的睿智与才识、要有发展者的思维与视野、要有凝聚者的魄力与感召力、要有清廉者的恬淡与无私、要有谋福者的情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填空与对话     
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指出.在文学作品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形象中的语词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涵,更是混沌蒙咙。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正是在此基础上,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进而指出,  相似文献   
3.
新儒学努力汇通儒家文化与世界文化,积极谋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其所体现的新儒学精神对于引领教师专业情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确立教师崇高的专业理想、培养教师美好的专业情操、促进教师专业性向的完善等方面的价值,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曾经提议将"文学"称为"人学",钱谷融早在1978年就撰文《论"文学是人学"》深表赞同,笔者也深有同感。既然文学是人学,"人"就是所有文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正如著名作家刘再复所言:"文学中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把人(包括作家、描写对象和读者)看作客体,而更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曾经提议将“文学”称为“人学”,钱谷融早在1978年就撰文《论“文学是人学”》深表赞同,笔者也深有同感。既然文学是人学,“人”就是所有文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正如著名作家刘再复所言:“文学中的主体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把人(包括作家、描写对象和读者)看作客体,而更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力量,在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中心,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所要求的求实精神与批判精神、竞争精神与协作精神、开放精神与创新精神等积极因子,人文精神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个人价值、和谐发展等核心理念,必将在教师专业性向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发现一个怪现状,大多数语文教师从来不进行文学创作,有些大学时代满怀创作热情的教师执教几年之后也收笔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失文学创作的切身体验,是很难把语文课上好的,尤其是讲到课本中的文学经典的时候。至于写作课和文学讲座,学生更希望看到老师露一手——拿出自己的创作,最起码有一篇下水作文之类的东西与学生分享。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在谈到对教育的内容选择时,对西方古典文学经典的价值做了非常精当的概括,他说:“西方人应该把古希腊、罗马世界和圣经作为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将其大我的际遇、性情、学识、精神熔铸于词,造就了稼轩词的大我之境,给后人留下了一批难得的艺术精品,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稼轩词大我之境的成因主要是,豪放与婉约交融;以文为词,典入化境;养气与积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笔下的秋大凡脱不了一个“悲”字,要么或多或少有一抹挥之不去的轻愁。该文将以中国文人写秋的诗文名篇为例,浅析这一中国文学中“秋”的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