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悟出教师从学生不易生疑处设疑和引导学生从教材本身矛盾处生疑,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两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感谢学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当同学们刚刚齐读完《藤野先生》第一自然段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提问道:`鲁迅先生文中的‘标致’一词用得恰当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突如其来提出新奇的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立刻改变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追根究底的浓厚兴趣.有的说:`标致的本义是指人的相貌、姿态漂亮.这里是正话反说,表示讽刺.'有的说:`标致是褒义词.鲁迅先生在这里是褒词贬用,表达了对清朝留学生不学无术的辛辣嘲讽.'`好一个‘褒词贬用’,你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带头向他鼓掌致意,`你们…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经才能通幽”。作文运用别具一格的形式,就会使写出的文章摇曳多姿。下面以学生作品为例,就几种结构形式说说创新技法。  相似文献   
4.
凡在学业上捕得“佳鱼”者,贵在“结网”。“结网”,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如何“结网”?关键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从“学会”转轨到“会学”上来。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5.
《起点之美》是一篇别开生面的短论。它能用最经济的笔墨呼唤出立意新颖、耐人咀嚼的人生哲理,实在得力于照应的运用之妙。它有以下四种类型的照应方法。一、首尾照应开篇铺叙运动员赛跑时的起点之美:起点前的神情、体魄、气氛之“优雅”,起点中“力与美的活雕像”,起...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一文中笑声迭起,其作用大致有三种:一造成悬念第3自然段中,掌柜是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孔乙己出场之前,作者先勾勒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既设下悬念,又笼住全文。二烘托环境在孔乙己一次到店喝酒的过程中,作者将短衣帮对他的嘲笑切分成两个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面向生活、面向热点、有的放矢的政论文。它能为青年人化解“苦恼”,指点迷津,实在得益于水到渠成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方法。  相似文献   
8.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门旁两只石兽掉进河里,十多年后,和尚重修庙门,便向河中打捞那两只石兽,没找到,还以为石兽顺河流下去了,就驾着船顺流而下,寻找了十多里路,毫无踪迹。一个老水手认为:石兽该在上游去找,因为石兽沉重,水冲不动它,它的反冲力量,会使石兽迎水一面的泥沙因水的冲刷而形成陷坑,石兽便往上游方向倒下来。时间长了,石兽就迎水而上。和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既有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和常规属性,也有…  相似文献   
9.
《驿路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悬念美的风采。当深山月夜 ,我们正为无处落脚而焦急不安之时 ,却意外地看到梨树林旁出现了一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茅屋 :竹篾泥墙 ,房门反扣 ,白木门板上用炭黑写着“请进”两个字 ,然而“屋里漆黑 ,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设问 ,恰是读者的疑团 ,领起全文的第一个悬念就自然产生了。“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和愉悦的心情猜测主人也许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 ,一个须眉花白 ,手提明火枪 ,肩扛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了。“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义”教材中,《孔乙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为此,本刊特意组织了几篇章,力求从细微之处开掘,多角度地条分缕析,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孔乙己这个艺术形象,认识他所处的那个吃人的封建礼制化社会,进而在考试中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