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胡乐雅 《广西教育》2014,(25):74-75
正"相异构想"又称"前概念"(Al-ternative Frameworks),是指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对于儿童来说,这些"相异构想"指的是一些非科学的概念、经验和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等,它与儿童头脑中的旧知图式进行了自然整合,构成了儿童学习新知的基础。本文以上海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法》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的策略,与同仁们商榷计算教学中"相异构想"的价值取向及其解决策略,以做抛砖引玉之用。一、"代课"的困惑:"5位学生学了还是不会"笔者教学的内容为"三位数加法(竖  相似文献   
2.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笔者也对此投入了积极的实践,特别是执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P38~41)之后,教学中的某些片断、课后的评课及学生小邵的“坚持”等问题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 教学回顾 片断一: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生活实例,尝试计算21×15的积……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方法,共出现了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聆听孩子的教育需求,关注孩子的课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实施,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变“教育规则”为“教育对话”,以生活为背景、以生命的全程发展为背景,以个体的完整生命状态为背景重建数学课堂生活,让数学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