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治日本知识精英有贺长雄在欧洲留学期间系统学习了德国法学家石泰因的宪法理论,回国后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以石泰因学说为基础逐步构建起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由此跻身为日本第一批宪法学者的行列,并为石泰因学说的导入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他具有在明治政府中枢机构多年任职的履历,对于政府高层的制宪意图与体制运作构想,相较同时代其他宪法学者有更多的切身理解;而且,通过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他的这套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伊藤博文施政观的内容,可以说构建这套理论的一大初衷,是为了配合伊藤博文当时推行的超然主义政策,而这些渊源特征也使该理论成为日本宪法学说史别具特色的一脉。  相似文献   
2.
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是在与异民族的交往中产生的。它是自然的,并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由此激发民族团结自强以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可能变成种族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譬如“二战”的深刻教训。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后,是愈来愈理性化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鲁迅与他的同道们也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鲁迅不仅在中国,即在世界也享有盛誉,与其说是由于其文学的成就,勿庸说是由于其思想的深邃,因为他的文学,正是以此为支点的。思想的深刻性,也包括了他在民族问题上的卓特见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他的留学生涯中,他深深地认识到影响中日两国的正常交往,从而阻碍民族间合作与进步的根源之一,是那些隐藏在事物表象后面、根深蒂固的民族痼疾,即民族的缺失弱点,也即国民性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