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召霞 《教育文汇》2014,(22):17-17
每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工作,我都让孩子们写下已有的特长和希望培养发展哪些方面兴趣,然后组织他们参加班级、学校的各类社团,但每次都有约五分之一的孩子说自己无特长,其中大多是“问题生”。我想,如果让他们长期游离于社团活动之外,则不利于对其教育、转化,甚至会使他们的“问题”积重难返。因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某些特长,帮助他们纠正心理、行为上的某些不足,使之融入集体生活,快乐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
胡召霞 《教育文汇》2014,(20):31-31
小学品德课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上三年级《我的家乡》一课时,我设计的“七步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步,看一看家乡美景。导课时,在轻柔优美的音乐声中,我用电子白板播放了一段《大黄山》视频,展示黄山的迎客松、猴子观海、云海、温泉等景观,引出了本课的主题。课结束前,我又让学生欣赏合肥十大景点的美图。这两组画面前后呼应,深深地刻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升华了孩子们爱合肥、爱安徽、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胡召霞 《考试周刊》2014,(93):32-33
<正>十几年来,新课标已逐步落实到常态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有些情况需要我们关注,如课程标准里的一些"闪亮"的词汇在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时被简单移植,李海林先生在《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一文中把这些不良倾向归纳为"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和"多媒体化"等,并对这些现象作了深刻的理论批判。"语文秀"使课堂表面上热闹与繁华,但实质上有无力的空虚与贫乏,尘埃落定,浮华去尽,我们还留下什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学对孩子终生有益,是我们需要静下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组织开展有效的科学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需要品德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需要从小养成。小学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密切,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育人实效.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相似文献   
6.
人有德方立,国有德方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以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为核心,规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