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官 《现代语文》2008,(3):30-30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停斟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了,如果我们还是以传统的经验和刊惯的套路去应付信息社会的挑战,我们一。定会陷入拼时间、拼体力的极大痛苦之中,而这种痛苦是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品格的良好发展为代价的,我们将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历史的愧疚。如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我们的教学,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来一场革命,这是教育实践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以下简称《读》)是他早年的散文作品,虽然写作年代较早,但他的机智隽永、比喻新奇、旁征博引的写作风格已露端倪,讽刺却不辛辣,批评而不尖刻,显示出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学风格。《读》的体裁应当属于读后感之类,但写法绝不同于一般的读后感,真是自出机杼,别有洞天。本文试图从研讨结构入手来破解《读》的微言大义。一般的读后感是先写所读,再写所感,由读生感,感由读发。像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就是采取此种写法。而《读》却不如此。第一段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的一点人生感想,谈年龄相差大小对长辈的不同态度,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