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年,国外有声片进入中国市场,因票价昂贵,利润丰厚,在中国的制片商中掀起一场热潮.但是限于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真正的音画同步,片上录音的有声电影制片技术和器械,还无法问津.当时只有两三家影片公司在蜡盘配音上动脑筋,明星影片公司就是这少数中的一家.在艰难中拍摄的《歌女红牡丹》便是他们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个走上银幕的女性是谁? 早在清末民初,在舞台上演出的都是男性,戏中的女角也全由男性扮演.即使是后来具有民族革命性质的文明新戏,也没有人起用女演员.  相似文献   
3.
由刘衍文、刘永翔合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的艺术》,是一部三十余万字的有新的见解、有理论深度,也有一定特色的文艺理论著作。据我看来,这部著作既名为《文学的艺术》,关键自然在作为文学的艺术性这一环;艺术性自然应该有一个着力点,好象我国从前说诗时的“诗眼”,论文中的“破题”。没有这个基调,必泛滥而无归。我认为该书的支柱,就在于对文学特征中形象的重新认识上。这个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则其他一切都难于附丽。而我特别惑兴趣,同时也认为写得比  相似文献   
4.
魏金枝同志是浙江嵊县人,早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负盛名,近代著名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在"五四"前曾任教于该校.夏丐尊、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等著名文学家,都先后在浙一师教过书.在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师们的教育培养下,魏金枝和丰子恺、关梦非、刘质平、潘天寿、柔石、潘漠华、冯雪峰等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魏老是"五四"时期的老作家,是"左联"成员.他的成名  相似文献   
5.
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合唱事业的开拓者及奠基人之一司徒汉兄因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2004年9月4日晨6点04分溘然长逝,享年81岁.消息传来,令人悲痛不已.我和司徒汉兄相知相识,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真是光阴似箭.  相似文献   
6.
罗洪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自1930年在《真善美》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平行线》至建国前夕,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和部散文、随感集。她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地探索人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人民的感情和时代的足音,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她的作品以题材广阔、人物多样、文字朴素、无女性的“委婉纤柔”而引人注目。在我国新文学宝库中,罗洪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光彩。本文试从罗洪创作的几个阶段,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艾以 《新闻大学》2001,(1):56-58
在中国新闻界,从业时间之长、影响之大而今犹笔耕不辍的,大概要首推冯英老了。这不仅在上海,即使在全国新闻界,也应是硕果仅存的了。 冯英老于1915年2月7日,出生在江苏省昆山县东门外的一间茅屋内。父母都是文盲。冯英老只读  相似文献   
9.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1930年毕老…  相似文献   
10.
艾以 《新闻大学》2000,(3):70-71
毕修勺先生1902年10月6日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勤劳操持家务和变卖田产于1916年供他进临海回浦学校读书。1920年夏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诺尔蒙地特公学学习法语,后于1921年进巴黎核诺汽车制造厂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史地等课程,后转入巴黎高等社会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任临海回浦中学教师。1927年出版处女译作《左拉短篇小说集》(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后相继任上海劳动大学和上海立达学园法文教授。兼任《革命周报》、《进化》杂志和《民钟》月刊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