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学教学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自信心,对学生灵活、敏捷地解答数学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弄清概念,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首先必须让学生弄清题目的事理、情节特征、关键词、重要概念等,也就是说理解概念要正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严密。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阅读总量的要求对学生发展的多种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笔者以为,课标提出的这一要求,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他者的阅读:“欢喜指数”偏低 当下的儿童阅读,随着教师指导的精细化,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他者化”的倾向,这就离真实的“我阅读”越来越远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欢喜指数”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  相似文献   
4.
一、他者的阅读:"欢喜指数"偏低当下的儿童阅读,随着教师指导的精细化,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他者化"的倾向,这就离真实的"我阅读"越来越远了,学生对于阅读的"欢喜指数"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1.作业程式化,引发"恐惧感"。为了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许多语文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固定性的操练作业——每天阅读同一书目的规定章节,每天完成规定的阅读作业。时间一长,阅读本身就发生了异化:阅读不是为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