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电路的动态变化问题是恒定电流部分考查的重点,也是历届高考命题的热点.同学们对于判断电流,和电压U如何随外电阻变化的问题.一般能顺利作答,但对于判断电路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电路各部分间电流变化量△I及电压变化量△U关系的问题却常常出错.  相似文献   
2.
在《诗经》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红白”两大色彩占据了主导地位。《诗经》中对女性的描写,具有明显的以素为美的倾向。女子素淡典雅,平常多穿白衣,在节日盛典甚至结婚等大型活动中尤其要穿白衣。这和以后社会描述女子红香翠软、软媚绮丽、披红挂绿、错金镂彩的情形截然相反。在《诗经》多彩的男性世界中,红色则占据了主导地位,红色的服装及其器物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人物,既有对勇武尚力英雄人格的崇拜。又有对温柔敦厚君子形象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范型得以在《诗经》中共存,反映了商周各自信仰观念的差异引起的审美变化。从审美理想层面看,英雄蛮武是商早期游牧文化的积淀,君子人格则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精神和人文色彩。两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使《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趋于丰富和生动。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郑卫之诗多数为爱情诗,这些情诗又总与水相连,诗中出现大量的鱼、舟船、水鸟、匏等与水有密切关系的意象,与殷商文化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本文试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这一地域的“风诗”进行透视,探讨其成因,解读诗旨。郑、卫(邶、都)之诗,多桑间濮上、投桃报李之作,其音乐柔糜曼渺,“其细已甚,民弗堪也”,充满诱惑力,因而受到封建复礼者的斥责,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今高等教育质量认同普遍存在的危机如: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读学校丧失激情,教师对工作满意度低等现象,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教学质量体系中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感,解决教学质量建设中师生之间的价值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