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茆飞 《广西教育》2013,(29):50-50,78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建立直观思维模式,是笔者一直努力探究的问题。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学思维。为此,笔者对特级教师张齐华的《24时计时教学法》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展开生活经验,理解体会,初步建立计时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错误,而关于这些错误,教师应秉承"容错"的气度加以充分地重视,灵活掌握并运用这些错误,将"错误"转换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有用资源,为教学服务,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容错",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般情况下,教师按预设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有时还会让老师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做法不是让学生讲述理由,反而大都态度冷漠地让学生再考虑考虑,主观上则是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长此以往,能够直接在课堂上显现的问题会转到下课后,而且会逐渐减少,在影响学生表达其思维过程与想法的同时,也无法为教师提供更为真实的课堂信息.  相似文献   
3.
纵观人的数学教育,其实不难明白,儿童是人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原始起点.儿童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和相应的学习体验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判断儿童数学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尊重儿童情感上被理解、被关怀的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