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新魁先生《汉语等韵学》谈到《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时说,“樊氏的书到了雍正五年(1727),由年希尧加以增补改订,而到公元1810年,赵培梓又进一步改编为此书。”其实年希尧增补樊腾凤写的《五方元音》的时间并不是雍正五年,而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这期间虽然仅只差十七年,但是年家的升沉变化却是很大的。了解到这一点,就可知道年希尧不可能在雍正五年增补《五方元音》了。 年希尧,字允恭,他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的亲哥哥。年羹尧在雍正四年十二月被逮到京城,经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鞫,十二月十七日具结狱辞,以大逆欺罔之罪,令其在狱中自尽。他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也因此受牵连而夺官。这时的年希尧当然不会有心思去增补《五方元音》的了。  相似文献   
2.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虽然享年不永,仅仅活了三十一岁,但其词名甚高,为有清一代之冠。王国维称赞其词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忍寒居士龙榆生先生说“清代令词,盖未有过于性德者矣。”可见纳兰性德词的艺术成就,备受推崇。那么纳兰性德词的成就,究竟高在何处呢?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悽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他为《通志堂词》写序又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钟,为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惋而后喜悦。”陈顾二人都是纳兰性德的挚友,知之甚深,言之自然能中肯。他们都很赞赏纳兰词,都指出了愁苦、哀怨与悽惋是纳兰词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的课文.这篇文章在建国初期就曾经选入过中学教材,是一篇很受初中学生欢迎的传统篇章.这篇文章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记述了任弼时同志的一些生动而又真实的生活故事,从几个不同方面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篇文章用了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结构清晰,文风朴实无华,易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光绪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非常倾向革命,1905年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且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作出很大贡献。1907年曾赴德国留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他为教育总长。这年4月临时政府迁至北京,由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的排挤,他在这年7月14日愤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并且到法国留学,一直到1916年回国。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对新旧两种思想“兼蓄并包”,在北大教授中既有激进的民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