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语学习软件界面的设计除了应注意实现软件功能的技术因素,表现媒体的物理性状以及信息内容的学科把握,还应对软件界面的内容组织方略,交互通达方式,语用认知功能等方面提出要求。界面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学习行务及其相应的学习活动,应根据需求分析,学习分析,任务和内容分析来确定目标和步骤,外语教学应以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学习策略能力为目标,界面设计应以此为据选择表现媒体,结构层次,交互方式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该文认为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CALL环境下,对语言性信息进行不同的视觉设计,其阅听效用程度是不同的,根据双重编码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语言性信息的接受理解是具有模态特定性,不同表征模态间的搭配是具有优势组合效应的。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以期为多媒体外语教学、多模态外语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交谈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合理的社会行为之一,合作原则诸准则并非只在交谈时需要遵守,在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时也同样适用。ICT教学应用中,课程网页或软件的用户界面作为对话方之一,应该遵守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学习的学习意图和设计的设计意图应与特定目的交互学习任务相一致,并为交互双方所认同。一厢情愿的将信息“推”给用户,忽略用户在特定时段的具体学习任务中的动态需求、以及实现这些需求的技术支持和环境因素,预期的交互目的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师专的课程设置基本沿袭本科师院的课程体系,或者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对数上做适度压缩,基本保持着“学科本位课程”的传统模式,因而不能适应师专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近年来,师专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探索,总的趋势是:普遍压缩专业课时,增设文化科学知识基础课,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开设教育理论选修课,并辅以各类系列讲座;大力提倡各种智、能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等。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明显的。其一,这些“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专业课时过多,即或课对虽有压缩,但对保留下来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未做实质性更动;其二,增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关于多媒体学习中字幕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字幕与音频同步呈现的效应研究;接着略述认知科学领域对于视觉与听觉通道的同步或分裂现象研究。根据Sweller认知负荷理论和Mayer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同步呈现多媒体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通道,减小认知负荷,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同步是多媒体信息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将探讨英语视听过程中撇去动态图像变量,同为言语信息的字幕与音频双模呈现的时间比邻效应,试图理出影响视听双模同步呈现的可能因素,初步可分为语言、物理、人为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超文本Nelson在1965年阐述超文本定义时就曾说过,所谓超文本,就是非顺序性写作。通常的写作之所以有顺序大致有两个原因:首先,写源于说,而“说”一定是线性时序性质的;其次,作为文字载体的书本,由于其物理特性,也只能是线性、有序的。但是,人的思想、思维倒恰恰是非线性、跳跃性、弥散性的,知识的记忆库存储、搜索再现也是呈网状节点式的。缜密细致的逻辑推理、条分缕析的口笔表述,是后天训练的结果,而且只适用于特定的、必须输入输出(听读和说写)的言语活动。思维与思维的表征不能混为一谈。用来记录、传播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8.
平行语料库以其大量的对译材料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目前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翻译教学的现状,并在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平行语料库运用于翻译教学,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应用与外语课堂教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通常是被作为外语教学改革的局部问题加以认识的。然而,它对于外语教育改革的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技术意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对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学规模、外语测试技术与手段、外语教材类型、外语师资的培训、外语教学管理与评估乃至外语教学的观念和理论都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本文仅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对外语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信息源作用的变化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上学读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外语教育的专业特性更使其有别…  相似文献   
10.
董剑桥  孟诗 《海外英语》2014,(11):88-8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水平受学习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并通过影响结果预期影响学习者行为绩效;而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系统外部因素影响个人对系统应用的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其对系统的接受程度。该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计算机焦虑对CALL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及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从学习者心理因素角度为CALL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