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握新课标的特点,完成从传统科学观向新科学观的转变,对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拟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为例,探讨新课程对科学本质有哪些新认识。科学课程以对科学本质认识的下列认识为基础:“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解释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为其他科学领域所形成的各种解释策略被应用于不同的生物学现象,而且还意味着在生物学形成了特殊的解释方法和途径。生物学哲学在讨论这种特殊的解释策略时,往往要套用科学哲学家总结出来的有关解释的一艇模式,或者把特殊的生物学解释还原为我们已经熟悉的解释形式,或者用熟悉的标准来要求特殊的生物学解释并把它们排除在科学解释的范围之外。不论是还原论者还是自主论者,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这种倾向。然而,这种倾向是错误的。本文论及的适应主义者纲领就预示着特殊的解释模式。1979年,高尔德(S.J…  相似文献   
3.
物种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从70年代开始,西方生物学哲学一直在围绕这一概念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赫尔(D.Hull)针对这种讨论的意义指出:“正如相对论要求时空概念从一种本体论框架转向另一种一样,进化论也要求生物学的物种概念的本体论框架有一个同样的转变。”①这一讨论的直接起因是生物学家吉色林(M.T.Ghiselin)在1974年进一步强调了“物种作为个体”的命题以及赫尔随后对这一命题的深入阐发。实际上,吉色林在1966年就已经提出了这个命题。他明确指出,“生物学物种在逻辑意义上是个体……物种的名称是专有名词”②。然而…  相似文献   
4.
解释和理解作为一种科学过程与人文科学的情形有所不同。就科学过程而言 ,不仅单称事实判断具有一定解释力 ,而且解释和预见在逻辑上还具有相似性。解释与理解内在相关 ,理解的深刻程度是估价解释进展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回应结构实在论对建构经验主义的挑战中,范弗拉森提出了结构经验主义的思想。按照范弗拉森,任一对象的内部元素都可以被赋予无数种合理的组合结构,结构实在论者要把那些本质的结构纳入研究视野,但却没有给出这种本质与非本质区分的合理根据。结构经验主义强调,具体语境决定了经验上恰当的组合结构。尽管结构经验主义理论还有许多困难,但还是丰富和完善了范弗拉森早期的建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学哲学始终关注着目的论解释问题,如,目的论解释的逻辑形式与非目的论解释的区别、消除或避免目的论解释的可能性、目的论解释的类型等,都是讨论的焦点。在本文中,我试图在归纳目的论解释的类型的基础上消除一些不具有解释功能或缺乏目的论解释基本特征的伪解释和赝功能解释,区分一类在生物学中不能被取代的功能陈述,并揭示它们的科学合理性。在现代科学中,“目的论”(teleology)这个字眼有着奇怪的境遇:一方面声誉低下,被几乎所有信奉科学的人所唾弃;一方面又是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说明时不能完全避免的。难怪有人戏称…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物学关于利他主义(altruism)的讨论,对于揭示人类道德的科学基础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动物界的利他行为未必能直接对应于人类的道德行为,但却能提示人们:人类社会建立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才能保证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威尔逊(E.O.Wilson)才把利他主义作为社会生物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然而,社会生物学在解释利他主义时始终不能摆脱西方社会道德中的个体中心论倾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概括起来是数和形两个方面。《大纲》要求:“通过几何知识的初步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实践证明,小学生对图形把握得清晰与否,几何求积计算得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观念形成的水平。而所谓空间观念,主要是有关几  相似文献   
9.
在回应结构实在论对建构经验主义的挑战中,范弗拉森提出了结构经验主义的思想。按照范弗拉森,任一对象的内部元素都可以被赋予无数种合理的组合结构,结构实在论者要把那些本质的结构纳入研究视野,但却没有给出这种本质与非本质区分的合理根据。结构经验主义强调,具体语境决定了经验上恰当的组合结构。尽管结构经验主义理论还有许多困难,但还是丰富和完善了范弗拉森早期的建构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生物学哲学对选择解释的同义反复问题的研究有三条进路:怀疑自然选择原理的科学地位、重新定义适合度和选择的概念、放弃科学理论结构的正统观点。这三种研究都不能彻底解决同义反复问题。当被作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来定义时,选择解释都不是同义反复的。当用实际的后代数量来估计适合度的值时,对种群构成变化的选择解释并不产生同义反复;而对具体个体的存在进行选择解释就是同义反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