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指出了高校文学课传统教学方法的两大弊端,并探讨了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创作方面的变化是由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和吸收引起的,但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了表现方法上的一些不足.他的某些失误,在我国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他的创作,具有较为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指出了高校学课传统教学方法的两大弊端,并探讨了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创伤方面的变化是由对魔幻现实主久的借鉴和吸收引起的,但他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了表现方法上的一些不足。他的某些失误,在我国坛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他的创作,具有较为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浮士德知识悲剧的成因在于尘世之爱的缺失,他在正确处理尘世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关系的过程中跨出了知识悲剧的泥淖;但他还必须克服尘世之爱中所潜藏的悲观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才能最终完成对知识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功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学的功用问题几千年来人们已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成熟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学的消费性受到空前的重视和强调,这固然突出 了读在学活动中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弊端,造成不少作家跟着市场走、一味媚俗的状况,使学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功用。本对此提出了批评,并对消费时代学如何发挥社会功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西方小说最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是其批判性,它曾对中国现代小说产生过重要影响,后来却在中国发生了令人遗憾的蜕变.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小说家们用集体主义价值观取代了西方小说所秉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服从于集体自我拯救的需要而忽视了对人的自由的强调.这种价值现上的转向使中国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精神主体性和独立性的追求,依附于政治意识形态,丧失了进行社会观照的独立价值标准,从而造成了批判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产生犹豫、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他的内心予盾。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这一矛盾的真实内容以对素有“千人千面”之说的哈姆雷特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作品的巫化氛围是他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也是贾平凹积极探索人生的未知领域所形成的副产品 ,它增强了贾平凹作品的艺术魅力 ,但也反映了贾平凹世界观的混乱或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布恩蒂亚家族第二代的阿玛兰塔思想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了其乖戾行为背后的思想情感逻辑,并论述了这一形象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