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董芳萍 《科学教育》2006,12(1):42-44
长期以来忠实执行的教学模式却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呕心沥血地扮演“主角”,学生最多是“配角”,甚至是“观众”。如何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提高、培养的过程?现以盐类水解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说明,本课的内容在学习了溶液酸碱性以后探讨盐溶液的酸碱性情况,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首先提问学生,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什么?(苛性钠、烧碱、火碱)为什么得名?(讨论得出溶液呈碱性)碳酸钠的俗称是什么?(纯碱)为什么得名?(讨论得出碳酸钠虽为盐,但溶液呈碱性)。[引入]提问:碳酸钠是盐,不能电离出OH-为什么溶液呈碱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