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蒋家龙 《贵州教育》2009,(18):39-40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活动从感知开始,感知是思维的源泉。感知活动是和知识的理解联系着的,也就是和思维的形成密切联系着的。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小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是:运算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一个相同的课题时,其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是随着年级(年龄)的递增而稳步发展的。而思维的敏捷性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高度的深刻性、灵活性,就不可能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反应。思维的敏捷性水平还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主观方面主要取决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定势等;客观方面主要取决于课题,即决定于思维对象的难易程度和熟悉程度。小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业,改变心理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坚持口算,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倾听”是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中诊断领域里的一部分,有效的倾听,是实现有效教育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首先要提高老师说的能力,然后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听得清、记得快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听”的表率,让他们能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录、总结,听得思维开阔,再给予学生正确评价,扎实地培养学生倾的听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