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乾道元年(1165)至乾道四年(1168),是辛弃疾史传中的一段空白,历来研究者对此论述不一。或以为乾道元年仍在江阴签判任上而后两年则失职流落金陵,或以为此期间流落吴江而事历不详。其实辛弃疾于乾道元年卸去江阴签判任后至乾道三年在吴、楚各地漫游,有可能于乾道三年春由楚地潜入金国作敌情考察,秋后结束漫游生活重返金陵。近年来有人据“新发现”的材料论定辛弃疾离江阴签判任后曾任“广德军通判”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紫陌飞尘,望十里、雕鞍绣毂。春未老,已惊台榭,瘦红肥绿。睡雨海棠犹倚醉,舞风杨柳难成曲。问流莺,能说故园无?曾相熟。岩泉上,飞凫浴;巢林下,栖禽宿。恨荼(艹縻)开晚,谩翻红玉。莲社岂堪谈昨梦,兰亭何处寻遗墨?但羁怀、空自倚秋千,无心蹴。这首《满江红》词,是辛弃疾逝世前一年,即宁宗(赵扩)开禧二年(1206)客居临安时所写,是他辞去第二次绍兴知府兼两浙东路安抚使的任命之后的作品。这首至今尚未引起辛词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佳作,不但词句优美流利,词中还暗寓了作者的经历和心情,它表明  相似文献   
3.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中“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数句的解说,本来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它并无费解之处,行文也不会产生什么歧义。《宁波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载《〈愚公移山〉中“惧其不已也”一解》(以下简称《一解》)一文,对这几句话提出了新的解说:以为“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是“担心他不能完成,而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的意思。《一解》还对原来通行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自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二十三岁南归任江阴签判起,到宁宗(赵扩)开禧三年(丁卯,1207)六十八岁逝世,这四十多年生活中,前后有二十年时间分别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闲居,两次退隐以一段插曲作间隔,那便是他在福建为官的三年(实际上是两年多些)。隐退在上饶带湖十年(从孝宗赵淳熙八年,辛丑,1181冬,到光宗赵惇绍熙二年,辛亥,1191冬)之后,怎么忽然又被起用去福建,史传上没有记载。从对辛弃疾的关系人物的  相似文献   
5.
一、辛弃疾并未中过进士辛弃疾生平事历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辛弃疾早年曾应进士试的事。比如有学者起初曾认为他“在金国考取了进士”,后来又放弃了这个说法。近年来陆续出版的一些论及辛弃疾生平事历的著作,又重新提出他考中进士的事。有的说辛弃疾是在南归前金人统治区应进士试并考中的;有的说辛弃疾南归后,由于不是科举出身,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只当了个江阴县签判的小官。他多次上书指陈抗金方略,但  相似文献   
6.
一、辛弃疾自号“稼轩”非始于带湖新居落成之后《宋史·辛弃疾传》中,有一段记述辛弃疾以“稼”名轩的文字,但没有具体说明自号“稼轩”始于何年。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伴矣。”故以“稼”名轩。梁启超则在他未完稿的《辛稼轩先生年谱》中提到辛弃疾以“稼轩”为号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