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是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仅作参考。 一、巧设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都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严格地把好这一关。在讲解一篇课文或初学新课文时,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很想学课文的热潮。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才会精神充沛地去学习新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同时也迫切地希望能尽快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古诗《塞下曲》时,教师可运用故事导入法来设计导语。一开始,就生动地讲一则关于李广将军误石为虎的故事,使学生对李广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引发,注意力也集中了,掌握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塞下曲》一诗中的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启发一般运用对比、疑问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个问题似乎尚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那便是教师卖力地过多地讲解,反而提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 教师要从全靠讲解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真正放手地把小学生摆到学习主人翁的位置上,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活泼、主动地学习,化“灌”为“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